蓄电池异常内阻的根源分析
故障类型内阻变化特征物理机制
极板硫化 骤升50%以上 硫酸铅结晶阻塞电极孔隙,离子通道受阻
电解液异常渐进式升高 液位降低/浓度失衡导致离子传导效率下降
结构损伤 局部内阻突变 极板腐蚀、活性物质脱落造成电流分布不均
热失控前兆 短时间内飙升 高温引发副反应,SEI膜增厚阻碍锂离子嵌入
A[电池状态异常] --> B[内阻升高]
B --> C1(能量损耗↑ 续航↓)
B--> C2(充电速度↓)
B --> C3(发热风险↑)
B --> C4(输出功率波动)
能量效率崩塌?
内阻>50mΩ时,放电热量损耗>15%,续航缩水显著
电动汽车电池组内阻差异>15%,整体寿命衰减速度加倍
安全边界收缩
动力电池内阻≥100mΩ进入高危区间,充放电易诱发热失控
串联电池组中,高内阻单体易被过放,低内阻单体易过充
工况适应力退化
内阻>标称值200%时(如原10mΩ→20mΩ),仅适用于低倍率场景
冷启动能力(CCA)下降:内阻每升高1mΩ,启动电流损失3%~5%